兔兔二妹
![]()
三医”联动 筑牢群众健康防线】近年来,海东市始终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政策协同、信息互通、监管联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高效协同发展与治理,全市医药卫生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为有效凝聚改革合力,海东市全方位强化政府主导与协同治理,市政府严格落实办医主体责任,建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综合医改会议加强统筹协调,系统谋划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发力,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达20.7亿元,重点支持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同工同酬、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在夯实组织保障的基础上,全市组建了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六统一”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下沉。通过开展公立医院和妇保机构提质攻坚,市第二人民医院、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互助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全市首家二甲妇保机构,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稳定在60.84%。《海东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印发引领了服务效能提升,投资18.4亿元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海东市)主体封顶;累计建设省市县专科联盟8个、“五大中心”56个、重点专科88个(国家级2个),成立省级名医工作室3个,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提升至53.11%。基层网底持续夯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投入1940万元建设社区医院,20家乡镇卫生院达推荐标准,89%达服务能力标准,村卫生室100%实现标准化,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同步推进。
同时,海东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筑起坚实防线,2025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5%,政府补助占筹资标准62.96%。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特殊困难人员参保率动态保持100%。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显著,DIP付费提前实现“四个全覆盖”,2024年覆盖医保基金达89.04%;探索创新支付,将31个中藏医病种纳入支付,精神类疾病住院按床日付费,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付比达61.08%。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海东全面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累计参与药品集采10批次(436个品种)、耗材集采4批次(5类),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54%和79%,显著减轻群众负担。药品供应网络健全,现有药品连锁总部7家、批发企业5家、零售企业462家,有力保障需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三级、二级公立医院及基层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均远超国家标准。
此外,海东市广开引才渠道,柔性引进省内外专家89名,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无锡市累计派驻310余名专家),通过校园引才、公开招录,近两年招录卫生健康人才近500名。353名免费医学定向生全部到岗,12人入选省级“昆仑英才”计划等人才项目。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万余人次,选派646人赴江苏省无锡市进修学习。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健全,落实“两个允许”,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1所医院实行院长年薪制,9所医院临聘人员落实同工同酬,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保障比例大幅提升至80%-95%,乡镇卫生院达100%,医务人员获得感显著增强。
数字赋能则为综合协同治理与服务能力提升注入新动力,投资2135万元建设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已建成运行,促进数据互联互通。智慧医院建设加快,4所公立医院电子病历达4级、5所达3级。智慧监管效能凸显,智慧医保视频监控及人证核验系统覆盖706家医药机构,通过智能监控促使机构主动退回违规基金1671.68万元。诊疗行为持续规范,2024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89.71%和88.76%。(全媒体记者 祁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