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2026年拆迁风暴揭秘,高风险区政策深度解读与未来展望

海东 更新于:2025-10-14 04:44
  • 奕纯899
    海东市2026年拆迁大揭秘与政策深度解读
    海东市在2026年的拆迁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

    根据《海东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方案(2024 - 2026年)》,2026年作为第二期搬迁的关键年份,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循化县都有相应区域涉及拆迁。其中乐都区计划在2025 - 2026年搬迁剩余的1354户4793人,涉及17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平安区计划搬迁396户1240人,有90处隐患点;民和县计划搬迁825户3483人,隐患点272处;互助县计划搬迁1895户7455人,319处隐患点;化隆县计划搬迁1237户2120人,140处隐患点;循化县计划搬迁809户3421人,129处隐患点。

    接下来解读一下海东市的拆迁政策。

    安置方式

    • 统规自建:在乡镇、村庄基础配套完善处,政府统一规划,群众分户自建,安置房按农村自建房标准验收。

    • 统规统建:在县区府驻地、乡镇等设施完善地,政府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按国家统一标准验收、分配。

    • 购房安置:群众可自行购买省内城镇保障房、商品房或本村有合法权属的房屋。

    安置标准
    按照“一户一宅”,基本住房标准80平方米/户,超出面积自筹。上楼安置的,可自行决定住房面积。安置补偿后,原有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房屋拆除。城市郊区住宅用地每户不超200平方米,其他地区水浇地不超250平方米,旱地不超300平方米,非耕地不超350平方米,牧区最高不超450平方米。

    工作程序
    首先是审核建档动员阶段,进行搬迁范围公示,核实隐患点范围,建立管理台账,确定搬迁对象,签订相关协议等。其次是选址报批立项阶段,确定安置方式和户数,进行规划选址、用地审核等工作。最后是建设验收入住复垦阶段,完成房屋建设或购房,验收合格后群众入住,相关部门对原宅基地拆旧复垦。

    总之,海东市的拆迁工作是基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和程序稳步推进。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